很久一段時間,我還真的不太很明白他說的意思。直到有天晚上,我想了很久,明白了!
19世紀末20世紀初,意大利經濟學家巴萊多發現了一個著名的“二八定律”(也叫巴萊多定律)。二八定律認為:在任何一組東西中,最重要的隻佔其中一小部分,約20%,其余80%的盡管是多數,卻是次要的。由此理論而不斷衍生,便有了管理學上的80/20定律:一個企業80%的利潤來自20%的項目。這種理論在經濟學領域進一步放大,便形成了一種共識:世界上80%的財富集中掌握在20%的人手中。
事實上,自資本主義的幽靈誕生以來,全世界的經濟基礎幾乎都是建立在“二八定律”指導之下的。於是,便有了全世界公認的最善於經商、創造財富的民族——猶太民族,有了世代相傳的經營秘訣:做有錢人的生意。然而,上個世紀80年代末,當互聯網如幽靈般從美國東海岸的實驗室竄將出來之后,這種古老的商業規則卻正處於“壽終正寢”的邊緣。取而代之的,是另一種新的規則—— “長尾理論”。關於這種理論,最朴實的中國式解讀就是那句老話——“人多力量大”,或者是“眾人拾柴火焰高”。遺憾的是,在互聯網誕生之后的十幾年之后,“二八定律”還是為大多數人所信奉的“普世真理”。於是,縱觀各行各業,受到重視的永遠是大客戶、大企業,而市場上大量存在的、散落於各個角落的另一個群體——中小企業,創業者卻如孤島上的“棄兒”一般,鮮有人問津。但,真理常常隻掌握在少數人手中。
創業,就是要一步步來,就算你一點什麼本錢也沒有,但是隻要你還活著,你就有機會,而且機會就在你身邊。你所要做的,就是去做,而且根本不要考慮些什麼。除非你是在研究技術!我想,大家和我一樣,當初我問先生問的最多的一個問題是:什麼項目賺?目前我沒錢做什麼?這樣的問題對於想要創業的人來說,是沒有意義的。真正的意義是,你現在就去做,去看別人的需求,隻要別人需要,你就去滿足他,就這樣簡單!至於錢,經驗,伙伴等等的一切,都會有,隻要你去做!想得再多,隻會讓你越來越怕創業。
一、創業與讀書
創業首先是去做,想多了沒用,光想不做那是烏托邦。
“很多時候創業者因為自己搞不清楚而不去創業,實際上等你搞清楚以后就更不會去創業了。書讀的不多沒有關系,就怕不在社會上讀書。”“學者型的創業者往往面對同一個問題,他總是從宏觀推向微觀,根據這個國家甚至國際經濟走勢一定能預測出來一些創業方向,這個東西特別的學術化,往往是我聽的很激動但我不知道怎麼干,實際上有的時候大勢好未必你好,大勢不好未必你不好。”
通過行動來積累經驗,積累資金,積累天時地利與人和,積累創業的一塊塊基石。然后還是要去做,通過行動積累自已的寶貴財富:
勇氣與毅力,知識與經驗,發現的能力與進取的決心,敏銳的判斷力與果決的決策能力,說到最后,你還是要去做,你說沒有錢,你說沒有技術,你說沒有經驗,這不是創業應當談的條件,這些都有就不叫創業,應當叫投資或守業——同樣離不開我們不停的去行動啊!
創業以人為本,不停地把自已打磨成什麼樣的人,有一天就能成就相應的大業。千金尚可散盡,技術也不一定常新,經驗更可能是老生常談。
隻有不停地行動,不停地吸取新知,不停地跟上時代的步伐,才能成就你的大業!
二、創業、關系和服務。
所有的初創型企業都面臨先生存再發展的問題,有的企業希望一上手迅速做大做強,企業要想活下來的話,第一個想法是做好,不是做大。阿裡是做電子商務的企業,是服務型的行業,服務是全世界最貴的產品,最佳的服務就是不要服務,最好的服務就是不需要服務,完善好一個良好的體系最重要。從中國來說,服務是最昂貴的產品,服務也是將來的一個趨勢。但是服務型企業的最終目的一定是要讓你的客戶不需要服務,這樣企業才能做好。誠信不是一種銷售,不是一種高深空洞的理念,是實實在在的言出必行,點點滴滴的細節,誠信不能拿來銷售,不能拿來做概念。
也許不少人會說,關系很重要?
馬雲:“我沒有關系,也沒有錢,我是一點點起來,我相信關系特別不可靠,做生意不能憑關系,做生意不能憑小聰明,做生意最重要的是你明白客戶需要什麼,實實在在創造價值,堅持下去。這世界最不可靠的東西就是關系。”
如果一件事情你有了100%的把握再去做,你連入局的機會都沒有了,有50%去做也許還有一半的機會,有30%就干,你應會有百分之百的機會。成功或失敗全靠自己努力,它們各佔一半。創業也好,干事也好,都需要冒險!我相信“謀事在人,成事也在於人!”
當然,創業時期不要找明星團隊,不要把一些成功者聚在一起,尤其是的成功人士,將已經成功過的人聚在一起創業很難,創業初期要尋找那些沒有成功,渴望成功,團結的團隊。等到事業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,再請一些人才。創業要找最合適的人,不一定要找最成功的人。女性創業是一個挑戰,女性創業最大的挑戰和突破在於用人,用人最大的突破在於信任人。
三、一定要,就有辦法
失敗者總愛找失敗的理由。成功者永遠找方法。當一個人總想他自己害怕的,他就沒有辦法突破。
一般人沒有辦法突破,因為他隻是想要,而不是一定要。我前面提到,隻要你一定要,事實上一定有方法的。成功一定有方法,失敗也一定有原因。假如你還沒有成功,是因為你方法還沒有找對,假如你目前還是停留在現狀,一定有些失敗的原因你沒有發覺。
我認為一個人之所以沒有辦法突破的第一個原因是,他每次都在想他害怕的事情。譬如有些人擔心收入不夠,他天天在講,萬一我錢不夠怎麼辦?萬一我錢不夠……這樣想的時候,已經注定他錢不夠了。因為思想是原因,環境是結果。你的環境是你思想的結果,所以你怎麼想,就會得到什麼結果。
曾經看到《贏在中國》的一位年輕選手這樣說,“每次聽那首《在路上》時,都會在心裡默默地流淚。”感動之余,我也在思考:創業,對於人生而言,究竟意味著什麼,僅僅是為了追求財富的增長,為了贏得這個社會的喝彩嗎?
這是所有創業者在踏上征程的時候,必須弄清楚的一個問題。我的答案是:創業是人生的縮影,創業的征程是人生之旅中的精彩片段。從這個意義上講,我們更應該把創業理解為一種過程,甚至整個生命都是一種過程。因為有過程,生命才會有樂趣。
創業之路,隻有起點,沒有終點。在中國,公認的“國內第一CEO\'’當屬海爾的張瑞敏。對於自己的角色,張瑞敏清醒的認識——永遠都是創業者,而不是所謂的“守業者”。在形容他自己每天的心情時,張用了八個字——“戰戰兢兢,如履薄冰”。
四、致《贏在中國》的創業者
我說:作為創業成功人士,對即將走上創業路的創業者,能否提些好的建議呢?
馬雲:首先,我算不上什麼成功人士,我仍然是個創業者。這幾天,我越來越希望《贏在中國》這個活動能夠永遠的搞下去,我從那麼多的創業者身上我學到了很多東西,回想起我自己的創業。我敢保証如果我在這兒接受這種考官的話,我一定進不了108強。其實你進了108強、進了36、進了12強你並不一定都很順,所以一定要記住每次的失敗要接受教訓,也許它就會走向成功,所以作為創業者我永遠講創業者是寂寞的,尤其在中國來講創業者是非常寂寞的,但是參加《贏在中國》之后,我覺得當個創業者是快樂的,好比一個人在黑暗中走路是寂寞的,那麼多人手拉著手走的時候那是快樂、那是勇往直前。創業者沒有先、沒有后、沒有大、沒有小,每一個人都是在同一起跑線上,你們每個人身上的不可放棄的精神都鼓勵了我,我會跟大家一起創業,阿裡巴巴將會支持創業者、幫助更多的創業者成功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